深圳市寶安區23區創業二路268號東聯大廈B座309
深圳市寶安區福永鎮寶安國際機場國內貨運村1期10 7號
深圳寶安區機場四路2039物流大廈801室
倉庫地址: 深圳市寶安區福永鎮寶安國際機場國內貨運村1期107號
Tel:0755-23027487、82798948
FAX: 0755-82796109
E-mai: [email protected]
香港公司地址:香港上環文成西街18號盤古銀行大廈G樓778單位。
Tel: 00852-69405483
FAX: 00852-30658142
廣州:廣州市越秀區豪賢路102號匯德國際大廈302室
TEL: 020-8320 8731
FAX: 020-8320 8729
“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”(以下簡稱“建議”)的發布。分析測試行業將面臨哪些機遇?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: “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”(以下簡稱“建議”)的發布。分析測試行業將面臨哪些機遇?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:
環境監測與治理
“建議”指出,十三五期間,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。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、低碳水平上升。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能源和水資源消耗、建設用地、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。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。
據不完全統計,為貫徹落實國務院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環境保護部、質檢總局大力推進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工作。通過制定、修訂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,減少污染物排放,改善環境質量。今年,《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、《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、《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、《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、《再生銅、鋁、鉛、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和《火葬場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》等6項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發布,使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已覆蓋25項重點行業。
今年下半年,又有三項污染排放標準征求意見。詳見:《電石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等兩項國家標準征求意見;國強標《電子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開始征求意見。
對氣、水排放的總量控治、污染防治,將持續至十三五時期。“建議”指出: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,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,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。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。健全環境信息公布制度。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。開展環保督察巡視,嚴格環保執法。
在碳排放控制方面,意見指出:將主動控制碳排放,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,有效控制電力、鋼鐵、建材、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,支持優化開發區域率先實現碳排放峰值目標,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。
在水資源管理和利用方面,“意見”指出:建設國家地下水監測系統。
近期正緊鑼密鼓上馬的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包括:國土資源部與水利部共同建設1個國家地下水監測中心,國土資源部建設10103個地下水監測站點、31個省級地下水監測中心和信息節點,改建2個地下水均衡試驗場、1個地下水與海平面綜合監測站。
在社會排放方面,“意見”將細顆粒物等環境質量指標列入約束性指標。另外,對于城市垃圾等亦作了要求。
在農業環境方面,“意見”指出:堅持城鄉環境治理并重,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,統籌農村飲水安全。
農村飲用水工程中的水質監測網點建設工作將于今年底提前完成,此涉及全國近3千個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站的建設。而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方面,農業部已經啟動了相關建設工作。
在海洋開發和環境保護方面,“建議”指出:拓展藍色經濟空間。堅持陸海統籌,壯大海洋經濟,科學開發海洋資源,保護海洋生態環境,維護我國海洋權益,建設海洋強國。
我國對海洋經濟開發、海洋環境監測等領域與國外有較大差距,在儀器技術裝備方面有長足的進步空間,隨著我國對海洋開發的重視,海洋專用儀器將獲得較多的科研資金支持。創新科研支持
深化科技體制改革
“意見”指出: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。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,加強基礎研究,強化原始創新、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。推進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,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,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。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,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。積極提出并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。
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,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,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。依托企業、高校、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,形成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。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,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實施范圍,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應用。
深化科技體制改革,引導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,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,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。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,建立從實驗研究、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,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、產業化。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,加大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力度。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,加強知識產權保護。
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,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、技術路線決策權。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,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,鼓勵人才弘揚奉獻精神。
今年以來,科研領域的采購因各種因素影響呈暫時下行趨勢,十三五期間,機會將來自于重大創新領域國家實驗室建設,以及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。在企業層面,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及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(詳見:國務院:明年起企業研發支出可納入加計扣除),將有力推動科技創新的主體由科研院所向企業轉移。
食品安全
“意見”指出:實施食品安全戰略,形成嚴密高效、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,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;推進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。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。基礎監測網絡投入收尾
“十二五”期間,包括農村飲用水監測網點、農產品質檢網點、大氣環境監測網點、食品安全監測網點等全國性監測網點建設已啟動或已建設完成,目前,水質監測網點、土壤監測網點正在建設或待建設中。
《中國制造2025》對中國工業制造能力、制造品質提出了具體要求,預計“十三五”期間,工業企業在研發、產品品質保障方面,因產業升級的壓力,投入增長將加快。